印度人嘴上说“抵制”,实际离不开中国制造!为何不敢说真话?
刷到那个哈萨克斯坦博主在印度街头问中国人啥样的视频,我直接愣住了。那些印度人,要么一脸懵说不知道,要么就只会说“教育好”“经济强”,最后那个说朋友去过中国但啥都不说的,让我心里咯噔一下——这不就是中印之间那层隔膜的真实写照吗?其实印度人对中国真的一无所知吗?数据可不这么看。2023年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,67%的印度人对中国看法负面,比2019年涨了快一倍。这说明不是不了解,而是了解的全是坏消息。为啥?边境冲突后印度媒体天天炒负面新闻,普通人想了解中国,渠道直接被堵死了。但有意思的是,印度人天天骂中国,可中国货他们又离不开。2023年中印贸易额1363亿美元,印度从中国进口的手机、电子产品堆成山,市场七成都是中国品牌。但印度人嘴里就只承认“部分APP是中国的”,这认知差距特别大,更讽刺的是,印度一边喊着“抵制中国货”,一边2024年对华贸易逆差还超过1000亿美元,这不就是又爱又恨吗?我向几位印度朋友询问过,他们表示当下印度年轻人其实很想要了解中国,《环球时报》2024年的调查显示,近八成印度人期望多知晓些中国的事情,不过实际情形是,印度校园里中国历史文化课数量稀少,民间交往也不多,视频里那个称中国“干净、基建好”的人或许仅仅是从抖音或者YouTube上看到的零星片段。边境冲突之后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愈发浓烈,2013年BBC的民意调查显示,83%的印度人认为中国是安全威胁,如今该数值或许更高,印度人一边羡慕中国发展迅速,一边又担忧被超越,这种矛盾的心态在街头访问中显露无遗,有印度人称中国是“美国唯一的敌手”,此语听来似既惧怕又不服气。更奇怪的是,印度人对中国不敢直言,我认识一位印度小伙,他朋友去过中国归来后什么都没说,或许是因为看到中国高铁、城市整洁,与印度的乱糟糟形成对比,心里有些不痛快,印度德里常年雾霾超标,而中国这些年治污成效显著,如此对比十分明显。印度人为何不讲真话?或许是惧怕被贴标签,当下印度社会存在这样一种风气,若说中国好便会被斥为“亲中”所以众人宁可保持沉默,例如视频里有位朋友去了中国后归来缄口不言,也许他亲身目睹了中国的真实状况,不过说出来反倒觉得难为情。实际上中印合作空间颇为广阔,两国人口均超14亿,若真开展合作,进行科技研发与制造,潜力十分可观,不过若不消除认知障碍,贸易再大也不牢靠,印度当下在推行“印度制造”,但原材料设备仍依赖中国,比如电动车电池,中国供应商所占比例就颇高,这种依赖令印度人内心不太畅快,却又无法割舍。从历史来看,印度曾经被英国殖民过,现在对中国崛起有“后殖民心态”,老觉得中国要当新霸主;可中国现在的发展模式和英国殖民完全不一样,印度人却分不出来。最近听说2025年莫迪访华前,印度恢复了中国旅游签证,但实际去的人不多。为啥?签证难办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印度人自己心里没底。我有个印度同事偷偷学中文,但学校教材里中国被写成“战略对手”,这种矛盾太荒谬了。科技协作也受政治方面的限制,中国华为和印度IT企业本来可以进行5G协作,但是印度政府拿“安全”当借口阻拦,印度的年轻人其实想和中国同行交流,可政策不允许,只能在网上偷偷学中文来做项目。简单来讲,印度人对中国的情感挺复杂,既有喜爱也有矛盾,他们喜爱中国的产品,因为这些产品不但价格便宜,还好用;可与此同时,他们经常被媒体长时间传递的某些观念影响,从而产生抵触心理,不过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,如果真的想要深入了解中国,获取信息的途径却常常受到限制,这种信息的不均衡就如同眼前挡着一层磨砂玻璃一样,只能隐约看到个大概,却没法真正看清后面的细节。现在印度的年轻人偷偷刷着中国的短视频,看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,这说不定将来会成为破冰的关键;但官方还在那边争执不休,民间虽然有交流的愿望,却因为不敢开口而陷入沉默,这种沉默反而加深了彼此的误解。
发布于:安徽省